胡影,女,汉族,生于1997年12月20日,共青团员,金沙集团1862cc地理学基地班(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)2016级学生。大学三年综合测评、学分加权名列前茅,是2018-2019年金沙集团1862cc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;代表学院参加“新蚁族杯”第五届中国高校地理科学展示大赛,荣获自然地理组北方赛区二等奖,入选全国总决赛,2019年获得多所大学夏令营的offer,最后被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直博学位层次预录取;任班级团支部书记一职;2018-2019年获校级优秀学生团干部、连续两年获学生标兵。
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
高考后暑假的一天,偶尔看到一句话,“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”,觉得很有意思,查阅资料,找到它出自《诗经》的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。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。”和《荀子·修身》的“路虽弥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做不成”,便将它默默记在了心中。
似乎冥冥之中有安排,我被金沙集团1862cc录取,这个坐落在西北地区的名校,的确与我中原地区的家乡“道阻且长”。近一千多米的海拔高差,不同的气候类型,不同的作息时间,对我来说都是要调整和适应的。进入金沙集团1862cc的金沙集团1862cc的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班级,我开始了对地理学的探索之旅。校友李吉均、秦大河、效存德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的事迹,让我对金沙集团1862cc、自然地理学充满了敬畏。怀着对学科的崇敬之情,我开启了大学的学习生活,课堂上认真听讲,做好每个部门地理学的学习笔记,课余时间广泛阅读中国地理、世界地理相关的书籍,畅游天地之间。
大一加入了地学行知会,该社团的宗旨是“读万卷书、行万里路;立足兰大,放眼西北;走近地学,感知学术”。作为宣传部的一位工作人员,我负责日常的网络推文,在每次编辑微信和微博的科普内容时,都会仔细查阅资料,确保信息的准确性,与此同时,也丰富了我对地理的认知。大一暑假迎来了第一次的地质地貌野外实习,在老师的带领下,我们从兰州市榆中县金崖镇巴什沟到广河县齐家坪遗址(齐家文化博物馆),到永登县的杏花村、天水市的麦积山、定西市漳县的贵清山、遮阳山,参观临夏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、炳灵寺、甘肃省博物馆,考察了孟达天池、黑方台、喇家村等,切实练习使用罗盘,测量峡谷走向,观察丹霞地貌、彩色丘陵、岩溶地貌等,了解化石,这次丰富而专业的野外实习,让我感受到了地理人的辛苦和快乐,前所未有地亲近大自然,了解孕育我们的这片土地。
大二学期,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,有幸参加了第十届全国高校地理学联合野外实习,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师生进行交流学习。我们此次的考察路线集中在东南沿海:上海—浙江—江西庐山—福建平潭—福州。与西北干旱地区不同,这次的实习让我学习了海岸地貌,了解到海岸城市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生态问题现状,比如地面沉降、海岸侵蚀后退等,让我坚定了研究生阶段的探索方向。此外,我们还以小组形式进行了阶段性的课题汇报,与各高校的同学交流合作,收获颇多,锻炼了语言沟通与表达能力,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技术方面的不足,专业学习深度有进一步深入的潜力。虽然实习在七八月份,烈日高照,行程辛苦,但我收获了因地理而结识的“有志者”,我们也许来自五湖四海,但之后一直保持联系,遇到学术和生活上的问题,会一起合作谈论,互相激励,不断进步。地理学的魅力也许就在此处,大家分散在天涯海角,对脚下的土地奉献热爱,为人类福祉和地球发展共同努力!
之后,我分别申请参与了校级和国家级科研创新训练项目,借助地理优势,将研究区选在祁连山和秦岭,探讨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,期望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,为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科学依据。经过小组谈论,与导师商量,我们制定采样地点,合理分工,前往采样。因为采样点在林线处,海拔较高,气温较低,山路崎岖,各种树木灌丛杂生,采样困难重重。小组成员互帮互助,加油打气,向林线处攀登,越往高处,空气越稀薄,大家呼吸困难,但是短暂休息后继续前进,坚持就是胜利,行则将至!达到采样点后,我们开始井然有序地开展工作。中午大家坐在山头,吃着自带的面包和苹果,看着远处的连绵山脉,蔚蓝的天,自由飘浮的云,一上午的辛苦瞬间得到释放,大自然是包容的,它赋予了生命的活力,我为自己走在探究自然奥秘的路上而幸福开心。每次的野外都让我又增厚一份对自然地理的“革命情谊”。
大三的暑假,也是繁忙在路上的两个月,从全国大学生优秀夏令营活动发布通知开始,我积极申请准备,提交材料,最终被北京师范大学、北京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四所院校录取。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,科学研究重点。在每个夏令营,我认真聆听每场专家的汇报,他们是地理学的先行者,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对地理学的独到见解。生态中心一位老师的汇报,让我明白了地理学不仅仅是课本上的黑白文字,不仅仅是一串串数字,也不仅仅是一幅幅地图,它是有温度的学科,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,极具人文情怀。“我喜欢做有温度的事情,当我把它交给别人时,他一定能感受得到”,老师的这句话十分触动我,更让我感受到了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情,是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奋斗奉献的事业!在北京大学的夏令营个人汇报中,几位老师对我的点评也激励着我,老师讲到地理学的研究,不能急功近利,基础专业知识一定要扎牢,的确,在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,学术研究更要有态度,静得下心,基础扎牢,才有可能建筑高楼大厦。
今年九月份,我参加了推免研究生面试,顺利通过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复试,在2020年将正式成为一名直博生,开启新的征程!对地理的探究永远在路上,也许会碰到各种困难,“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”,我会一直坚持下去,向中国科学家前辈们学习,发扬中国精神!